学术成果

学术成果 22nd ICSH ST25 学术活动 重要成果

光明网:考古研究成果显示:相思文化在汉代广受推崇

发布时间:2015-12-25 点击次数:1,568



光明网讯(记者周洪双)由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河南封丘县人民政府主办的相思文化起源考古发现暨河南封丘“相思之乡”规划发展新闻发布会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姜生发布了“中国相思文化起源汉墓考古研究成果”。


相传在战国时期,宋康王驱车出游,在黄池(今河南封丘)遇到中书舍人韩凭之妻息氏。他慕息氏之美貌,遂命人筑青陵台以望之。后来,宋康王掳息氏至青陵台上,软硬兼施逼她就范。息氏不畏强权,不恋富贵,以“乌鹊双飞,不乐凤凰。妾是庶人,不乐康王”作答。为保清白,息氏将书信用弓箭射给韩凭,韩凭收到后自杀,息氏投台而死。宋康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分葬大路两旁,让他们可望却永不可即。后来,二墓各生一棵梓树,根结于下,枝交于上,又有一对鸳鸯栖于树上,晨夕不去,交颈悲鸣。后人将这两棵树称为“相思树”,将这两只鸟称为“比翼鸟”。白居易《长恨歌》中名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即典出于此。


韩凭与息氏的故事,最早载于东汉末年魏文帝曹丕所著《列异传》,如今《列异传》已佚,其记载残存于唐高祖李渊下令编修的《艺文类聚》卷92“鸳鸯门”:“宋康王埋韩冯妻,宿夕文梓生,有鸳鸯雌雄各一,恒栖树上,晨夕交颈,音声感人。”


1979年,敦煌马圈湾汉代烽燧遗址发现一批西汉后期简牍,其中一枚,经考古权威裘锡圭考证为韩凭息氏故事片断:“……书而召韩傰问之,韩傰对曰:臣取妇二日三夜去之,乐游三年不归,妇……”


2006年,王士伦等学者据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所藏汉代铜境,推测韩凭与息氏的爱情故事在汉代流传的情形,只是困于材料单薄,难以形成定论。


今年,姜生以其最新研究成果《韩凭故事考》证明:由于被选入汉墓画像系统,韩凭与息氏的爱情故事不但在汉代广泛流传,而且深受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的推崇,已经成为“时代典型”。


姜生在收集汉墓画像资料的过程中,偶然获得一幅精美的汉画像石照片,上面刻有“宋王”“孺子”和“孺子妻”等榜题,他通过研究证实,这幅汉画像石所描绘的,正是宋康王与韩凭夫妇之间的故事,而且,图中“中箭者”与“抱弓者”的韩凭夫妇图式,还是汉代画像石中反复运用的一个叙述图式——沦为“城旦”的韩凭登梯离去,他回首顾望其妻,脉脉惜别之情生动流露;而韩凭荷臿所挂篼中的那支箭,尾部缚有一方形饰物,姜生解读:显然是故事中息氏的“密遗凭书”——正是她用箭射给韩凭的那封“密信”。


姜生还通过嘉祥武氏祠文管所收藏的南武山出土的东汉小石祠西壁,以及武氏祠左石室后壁小龛东壁画像石,看到以相同叙述图式所画的韩凭夫妇与宋康王的故事。


作为宗教学专家,姜生进一步从孔震所藏“贞夫镜”的画面结构配置中,导出其思想内涵:在这枚铜镜上,除了韩凭夫妇这一图式外,还有三区图像,息氏对面是龙,左右相对的是东王公、西王母,它们所呈现的是一个神界景象,这样的画像结构配置,表明韩凭夫妇已经进入仙界。山东莒县东莞孙熹墓汉画像石阙圆坑阙上,也画有韩凭夫妇的故事,其结构配置也非常“崇高”:韩凭夫妇已经与尧、舜、夏禹、禹妻、汤王、汤妃等中国圣贤夫妇们同列;这幅画的上一层人物,身旁有“门大夫”榜题,说明其门应是天门——姜生说,按照道家的观点,“自三代以来贤圣及英雄者为仙”。由此可见韩凭夫妇在汉代被推崇的精神高度。


转自光明网http://culture.gmw.cn/2015-12/24/content_18231906.htm?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