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22nd ICSH ST25 学术活动 重要成果

[文化魅力系列讲座11]三浦国雄:漫谈儒佛道-三教的身体观

发布时间:2016-05-31 点击次数:1,146



2016年5月23日和30日晚,在我校望江校区基础教学楼A座317教室,三浦国雄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漫谈儒佛道”系列讲座之“儒佛道的身体观”。


讲座中,三浦教授详细介绍、对比了儒佛道三教的“生命观”,这是理解三教“身体观”的基础。在他看来,儒教观念里的“生命是连锁的”,是从祖先到子孙的接续,这种接续即是一种对死亡的超越法或言救济法;佛教观念里的“生命没有实体”,一切皆空,生命是“受苦的东西”;道教观念里的“生命是气凝结的”,从人的观点来看,气的聚散对应了人的生死,但从宇宙的观点来看,这只是一气的运动,这种宇宙中充满气的观念亦冲击了此时佛教的“空”观。正是因为三教抱持着不同的生命观,因而他们看待身体的方式亦有差异。相信“生命是连锁”的儒教自然就认为“身体不是自己的”,是来自父母馈赠的“遗体”(非“尸体”意),正因如此,“身体”是比作为实体来说更讲究作为关系的存在,儒教以“身——心”关系定义人,这里的“身”即是一种抽象概念,它指向的是人和社会,“身”不是一个具体的肉体,“而是把作为主宰的心的指令,当做一种对他行为来表现的媒介”;这就与道教的身体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道教以“形——神”关系定义人,这里的身体(“形”)是由气组成的实体,并非媒体,“神”就栖息于身体之中,它指向的则是天上、神仙;即儒家的“心”以“身”为媒介走向社会,老庄的“神”面对的是被称为“道”的绝对存在,以飞跃出有限之“形”的束缚、与道实现“神秘合一”为目标。佛教则由其“一切皆空”的生命观认为,身体只是“四大(地、水、火、风)偶然的集合,没有实体”。另外,三浦教授还特别介绍了道教为养形养神以长生而发展出的诸种养生之法,如整理“体内神”的“守一法”、“三丹田”概念反映出的炼丹法(内丹)、借鉴中医理论对“任脉”“督脉”的重视以及表现在“内景图”中气沿两脉运行的周天法等。

三浦教授细致的准备、丰富的内容、精彩的发言充分赢得了同学们的喜爱和敬重,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