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22nd ICSH ST25 学术活动 重要成果

[文化魅力系列讲座14-15]三浦国雄:漫谈儒佛道(七、八)-易学初步

发布时间:2017-06-02 点击次数:1,226



2017年5月25日和6月1日晚,在望江校区第三教学楼206教室,作为文化科技中心“文化魅力”系列讲座之十四、十五,三浦国雄教授为我们作了“漫谈佛儒道”系列讲座的第七、八讲——“易学初步”。这两讲不仅梳理了易学的历史逻辑,而且具有重要的启发性。


三浦教授把《易经》的历史划分为“画前之易”和“画后之易”两个阶段,以传说中的伏羲“画易”为标志,并将其作为文明史观的一个分水岭。他首先梳理了“画前之易”的学术史和思想史:这一概念最先由邵雍提出,他把人类的历史划分为伏羲以前和伏羲以后两个阶段,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新的易学体系——“先天易”;朱熹在易学和理学的范围内对“画前之易”的概念进行阐释,把伏羲作为易学的媒介人和发明人;陆游则从历史故事的角度来理解“伏羲画易”,把历史时间分为“画前”和“画后”两个阶段,分别对应朴素、自然的时代和文明、智慧的时代;王阳明从“心”的角度进行解读,认为“良知”是“先天未画前”的心,是无面目、完全自然的心。继而介绍了“画后之易”,亦即传统易学的原理,主要从文本的构成、主要术语和重要哲学概念等角度展开。在此基础上,三浦教授指出,《易经》里面原来没有事实,其事实是几次苏生,永远没有变旧的。


三浦教授的讲演生动精彩,深入浅出,将博大精深的易学娓娓道来,同学们受益匪浅。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