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转载]近百业内学者聚首金陵 共商文化产业发展大计

发布时间:2017-11-13 点击次数:1,485



“新时代与中国特色文化产业”高层论坛在南京召开


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创新,共商新时代文化产业的发展,11月12日,由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南京艺术学院、紫金文创研究院和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新时代与中国特色文化产业”高层论坛。中国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委员会上午成立,当选的会长、副会长在下午的高层论坛中集体亮相,发言讨论。


论坛就十九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价值体系、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文化创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济、文化体制改革与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构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等热点论题进行解读并开展理论研讨。与会专家多方面深刻解读文化自信,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面向未来,讨论了数字文化产业、共享经济等行业新兴业态。诸位专家从文化学、艺术学、经济学、历史学、传播学、民族学等多角度对文化产业进行探讨。


会长、南京艺术学院李向民教授认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反映这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尤其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不再像过去迫切,相反,人们更加关注精神文化需求,更加关注自我价值的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的精神经济特征更加明显。与此同时,产业结构的演变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文化创意产业将成为先导性和支撑性产业。


李向民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国家行政学院祁述裕教授题为《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发言中,从文化产业政策的角度出发,对十九大报告中创新全面开放新格局、文化例外以及文化管理进行了深度解读。针对前置审批与监管脱节的矛盾、侵权盗版认定等问题,提出建立合理的内容审核制度,实行消费分级制等措施。


祁述裕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清华大学尹鸿教授在论坛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的不充分、不均衡主要表现在文化产品供给的数量和质量的矛盾,投入和产出的矛盾,接受度和满意度的矛盾,主旋律和大众化的矛盾,商业性和多样化的矛盾等问题。他指出,文化产业领域亟待供给侧改革的深化推进,强调供给侧改革不应是供给导向,而是需求导向,是主流需求和分众分层需求的满足。最后,提出了创造新主流文化,树立版权价值,满足分众需求等解决策略。


尹鸿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北京大学向勇教授做了题为《新时代的文化使命与文化创新》的发言,首先剖析了新时代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重点指出了新时代的文化转型对政治转型的重要意义。社会经济发展转型由物质经济、时间经济发展为符号经济、场景经济。分析了文化商品价值的构成和文化产业价值形态。此外,他还以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为例对未来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预想。


向勇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范周教授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中与与会者进行交流,提出了他研读十九大报告中文化产业相关内容的四点思考。首先是文化产业政策的覆盖度与时效性问题。其次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关系。第三是共享经济、数字经济等新业态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向。第四是2020年全面决胜建成小康社会,文化精准服务后的文化脱贫问题。最后,范周教授认为,中国文化及文化产业下一个30年的发展路在何方,需要在场学者冷静的思考,承担起一个知识分子能够负起的社会责任。


范周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中央财经大学魏鹏举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经济的几点思考》的发言中从五个方面提出新时代的新使命。一是适应新时代新矛盾,文化经济发展转换新模式;二是以社会效益为先,巩固公有制主要地位,繁荣壮大各类文化主体;三是以高度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积极提升文化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四是统筹协调政府与市场关系,有效发挥文化经济政策的积极作用;五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坐标,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价值规范与伦理基础。


魏鹏举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武汉大学傅才武教授在题为《坚定文化自信》的发言中指出,坚定文化自信,是对当代中国文化现代化道路问题的科学回应。认为文化自信为:一个国家或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和文化生命力的一种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从民族与国家的角度上看,就是一个族群对自己的历史传统、共同的心理特征和所拥有的核心价值系统,以及精神观念系统与经济——政治结构互摄互洽的文化共同体的生命活力的心理认同和坚定信念。他指出,坚定文化自信作为国家战略本身包含了对于东西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不断加速的持久动力,包含了对中华文化主体性和独特性的科学认知。


傅才武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云南大学李炎教授做了题为《空间布局与均衡发展》的论坛发言,主要就区域文化产业的差异性和非均衡发展进行了深层次剖析。分别从产业空间布局与文化产业发展非均衡发展的合理性,产业发展的资源配置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区域文化消费的差异性与文化产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全球化消费与资本搬动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的空间,现代文化生产方式与文化产业均衡发展的路径支撑等五个方面展开论述。


李炎教授在论坛发言


副会长、四川大学姜生教授做了题为《中国梦的文化战略问题》的发言,他指出,新时代文化自身亟需得到关注,将文化产业、文化科技等所有和文化相关的当代手段引向一个新的思考,即如何让文化成为中国新魅力,成为中国的灵魂。如今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已经进入到快车道,科技产品往往忽略了文化魅力这一背后推动者,文化本身还需要成长。如何从产业开发、文化生产实现文化发展,应该是新时代的核心问题。他同时呼吁,专业委员会和在场学者有一共同的重大历史使命,要提升本领域的理论境界、认知境界,形成文化战略意识,让中华文化真的成为灵魂。期待中国文化产生全球化魅力。


姜生教授在论坛发言


理事、上海交通大学李康化教授在《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论坛发言中指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动能。文化企业在新时代中,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关键在于落实国有文化企业的社会责任。将国有文化企业责任分为必尽之责任:守法;应尽之责任:创收;愿尽之责任:行善。主张应通过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治理,平衡企业社会责任内在冲突,突出人文价值传递三个渠道来实现企业的社会责任。


李康化教授在论坛发言


图文编辑:杨昆

视觉设计:刘方远吉

执行编辑:杨昆


原文链接:点此进入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