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学术成果 22nd ICSH ST25 学术活动 重要成果

[文化科技大讲堂19]汪前进:中国古人靠什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

发布时间:2019-11-26 点击次数:2,332


2019年11月25日晚19:00,由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办的“文化科技大讲堂”系列讲座之十九在四川大学江安校区一教A303举行,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汪前进先生为川大师生带来题为“中国古人靠什么开辟海上丝绸之路?——聚焦中国古代导航术”的学术报告。中心主任姜生教授主持讲座,副主任袁雯及中心教职工参加讲座。

汪前进教授首先指出,中央“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以及海疆权益保护愈受重视,是开展该研究的大背景。在蒸汽机发明之前的时代,东西方有各自不同的导航知识和技术。反映在海图上,大航海时代的西方海图中大量使用玫瑰线、投影法和等值线,而中国的海图则主要以“针路簿”或“更路簿”的面貌出现。接下来,汪前进教授从地文、水文、人文、气象、物理和天文六方面,对针路簿采用的导航手段展开详细介绍,指出针路簿广泛借助山形、水色、建筑、风信、罗盘、星象等辨方定位,以“更时”度量行船距离。其中,除天文导航方面明显受西方影响外,自地文至物理五种导航手段均为中国本土产生。最后,汪前进教授阐明古代中国是海上航行的大国、强国,从航海需具备的造船技术、海洋知识和导航技术三方面观察,古代中国均处发达水平。今天的我们认识古代中国,不可忽视其作为海洋文明发达繁荣的景象。

讲座的最后,广大师生抱着浓厚的兴趣与汪前进教授互动,就导航观测中的数据准确度、古人导航对自然物和人类感官的充分运用以及中国罗盘传入西方后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问答和讨论。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