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姜生教授在省书法家协会做《巴蜀道教文化》讲座

发布时间:2019-04-01 点击次数:1,978


四川书法家网讯  3月31日,在中共四川省省委宣传部、四川省文联指导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学修养与书法·四川省书法家协会首期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研习班”教学进入第七天。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姜生主讲《巴蜀道教文化》,讲座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副主任、成都市书法家协会常委副主席兼秘书长赵安如主持,来自全省各地市州的80余位学员与艺术家代表聆听了此次讲座。

姜生结合自身的研究,指出每个民族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宗教,中国道教也不例外。他用三星堆文物、历史典故、画像石等出土文物来阐述道教文化元素和文化精神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的认知往往被物象表面所蒙蔽,应该透过表象,挖掘其间深刻的文化内涵。

本讲座共分五个方面: 

一.巴蜀道教文化的先秦基础

二.巴蜀道教的兴起

三.洞天福地青城山之崛起:杜光庭与唐代巴蜀道教

四.巴蜀早期道教文化遗产

五.巴蜀道教后期

道教文化的基础状态自古有之。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目”作为“蜀”字的字根。姜生解析说,此字与三星堆蜀头大目代表的“瞽矇”联系紧密,是祭祀的外化表现。同时,姜生以三星堆遗坑仪式作为线索,指出此为商灭蜀的仪式,说明早期道教在上古三代存在的基础状态。

在汉代,为了消解社会心理中的灾异意识形成的紧张状态,通常诉诸宗教的形式去解决灾难,这是原始道教产生的心理背景。

姜生以王莽为例,指出王莽为了登上皇位,通过主动接受原始道家思想,通过调整历法、更改年号等措施,运用宗教神秘主义手段避灾。接着,他再以张鲁为题,指出曹操在攻打张鲁之际,当时把一切财富看做天地中和所有,任何人不可能永为己有或将其固闭不用,也是道家文化的体现。

姜生从北斗星、汉墓、汉阙、汉画、汉石棺等文物遗迹,孔子虔拜老君、西王母、朱雀、神鼎等画像石出发,分析道教思想在其中的充分反映。尤其是四川绵阳出土的“鼎与神药”,暗示了墓主人力图通过西王母的不死之药去追求长生不老;指出墓室画像石的龙虎合图、秘戏图都是暗喻“阴阳不死”,即墓主人死后祈求生命延续的观点。总之,诸多遗迹可以表明,祭祀、升天、观象、尸解等社会习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迷信,其间均暗含深厚浓郁的道家文化思想。

姜生以四川青城山作为道教第五洞天福地的洁净超脱,唐末前蜀“山中宰相”、道教领袖杜光庭,青羊宫,中国道教发祥地鹄鸣山,表现了巴蜀道教源远流长、异彩纷呈的文化魅力。

他说,都江堰水利工程遵循道教“道法自然”、因势利导、不与水争的人间奇迹,麻浩崖墓的山中石室等,充分证明了道家思想的信仰和运用在古代十分广泛而深入。

劝善书《太上感应篇集注》是中国道教发展后期的产物,在明清时期大量产生并广为流传,其诚信不欺等思想对明清商业经济伦理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清以来,张三丰等高道在巴蜀的修行,使道教文化承传有序、道脉远扬。

姜生的讲座逻辑性强,观点新颖,材料丰富,看似信手拈来,却处处透露出扎实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学术魅力。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戴跃,以及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部分成员旁听了讲座。

(四川省书法家协会  专题报道)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d4epzLMKEyOGwGTd18i1-g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