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姜生教授为川大历史考古青年沙龙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16-10-09 点击次数:1,967



2016年9月25日上午九时,第三期川大历史考古青年沙龙在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111会议室举行,姜生教授作为特邀学者为大家作题为《汉墓龙虎交媾图考:<参同契>与丹田说在汉代的形成》的报告。


姜生教授首先简单阐释了“从宗教理解和认知古史”的基本方法。他指出,宗教源于人类自我意识,并通过仪式的方式回应了由自我意识产生导致的对死亡的认识和对人生意义的追索;汉墓则作为信仰的文本和仪式的遗存向我们展示了汉代的宗教、信仰背景,质言之“墓葬即宗教”——这应成为理解汉画的起点;针对“龙虎图”的研究亦明确指出,汉代墓室乃是作为“炼形之宫”、死者于此进行“太阴炼形”转变成仙的空间存在。


报告中,姜生教授以汉墓中大量结对出现的“龙虎图”为切入点,探讨了此类图像的性质与意义。首先,通过梳理相关的墓葬图像,指出这些“龙虎图”非为传统解释的“龙虎相斗”、“龙虎相吸”,而是从龙虎欢悦相戏到龙虎交璧、到龙虎合体为“龙虎座”、到龙虎作“鱼水之欢”,乃为“龙虎交媾图”。继而通过考证相关文献(特别是道经文献),指出“龙虎交媾图”的信仰内核——以龙虎交媾表达阴阳魂魄在丹田中炼得复合“结精不死”而归道——早在汉代就已出现,如边韶《老子铭》所载“规矩、三光、四灵在旁,存想丹田,太一紫房,道成身化,蝉蜕渡世”之存思内炼术,与南阳麒麟岗出土的“规矩、三光、四灵在旁”汉画像石图像完美印合;而龙虎所交之璧、之鼎乃为丹田、炼丹神鼎之象征亦得到了文献和图像的双重证明。其图像内容亦与《周易参同契》中论龙虎交媾之术以求尸解成仙的文献记载形成了高度互证,而东汉道书《老子想尔注》所谓“炼形之宫”、“太阴炼形”正是对汉代墓葬之尸解炼仙功能的核心表述——东汉时的基本信仰即是相信死后可以通过墓葬转化实现“复形”成仙,故此类图像实际上保存了汉代盛行的阴阳合气、龙虎交媾结精成仙信仰和仪轨。进而判断,融合发达的汉代易学思想、黄老道及尸解信仰,以易理阐发龙虎交媾丹道理论的《参同契》,正因与汉画的高度互证关系,其成书时代和丹田学说之形成亦应在东汉。


此种宗教与历史、考古相结合的研究、阐释新进路无疑带给众多与会学者和学子以深刻启迪,大家围绕论题展开了热烈而持续的讨论。霍巍教授、罗二虎教授先后指出,姜生教授从宗教学的角度切入问题,为我们展开了不同的世界图景;关于墓葬图像背后的文化、思想基底组成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更深入的讨论。


本次沙龙主题为“观画之心:多维度中的墓葬图像”。围绕主题,特邀学者郑岩教授(中央美院)和青年学者陈长虹(四川大学)、耿朔(中央美术学院)、袁泉(首都师范大学)也分别报告了他们的研究。除了本校师生,还有来自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成都博物院、成都大学等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师生共60余人参加了活动。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王煜主持了本次沙龙活动。

中心简介 | 学术活动 | 重要成果 |

联系方式:028-85406676 邮箱:whkj@scu.edu.cn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一段24号四川大学行政楼608室

四川大学文化科技协同创新研发中心 版权所有